名留青史

~尚未错过 ~
人生百年 ; 去留匆匆!生时寄情于人间物 ; 死后托物以诉人间情!所幸人间尚在 ,而我也尚在人间,一切尚未错过!
年入五十之际,想回福建南安看看爷爷生养之地的想法越发强烈!而那也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我没见过爷爷,记得识字后,看到杨厝港旧祖家厅前唯一的神主牌上,也没照片,只写着“ 并蟆卓公神主一位,生光绪年间,卒民国廿五年”,这就是儿时对爷爷的唯一印象!记忆中好几年偕家族长辈上坟扫墓时,都只在近坟的路口祭拜!说是当时家穷,买不起好福地,只能在坟山的低洼处安葬,以致后耒,墓地成沟,棺如沉舟,坟平碑失!所幸迁墓时,尚拣有几块白骨入坛,安置于义顺公墓,供子孙缅怀!唯可惜收瓮前无缘亲睹到这几片残遗“枯芳”,小带遗憾!
追溯至清末民初年间,说翔云福庭村闹过饥荒和土匪。年轻的爷爷才不得已的带着奶奶和六岁大的伯父,同四叔公夫妇,离开山格老家和他的两位兄长及乡亲们,乘船南下,另谋生路!
两位身著清服、头留清辫的新客爷领着家小到新加坡后,便在杨厝港、一叫“老芭”、以洪姓人家居多的农村落户。四叔公务农,爷爷与奶奶卖劳力开採石矿。不幸几年后,在土坑里工作的他,被坍塌下的沙石压残了身子,本有哮喘固疾缠身的他,在卧病数年后,丢下年轻的奶奶和三男一女的弱冠儿,撒手人寰,断了回乡梦!
爷爷走时,我父亲六岁,所以家中甚少提及爷爷。奶奶走时,我也才九岁,长大后,想好好了解这位血亲先祖,也欲问无人!
强烈的念想力,终究会催促出一点机缘!五十岁那时,终能与堂兄锦山和长秀舘的宗亲们踏上了爷爷曾经朝思暮想的回乡路!从此之后,便与这莫名亲切的陌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回乡时,总会坐在这被象运山群怀抱的爷爷老家门前、用着他传下的家乡话、对着同一轮的南安明月、喝着与他同一条溪水泡煮的乡茶和堂亲们闲话家常!一次次都会感觉和他又拉近了一点距离,虽然隔着百年的时空!
“在世无缘怀里哭;相拥一笑黄泉路!”在人世外,未来不知能否相逢?若能,那时想必能无愧无憾的,面对着面的,再用我们都熟悉的南安话,亲切地喊他声“阿公”,再告诉他,我曾回过您家、代您问过亲人、也代您上过香、祭过咱祖!还要衷心的送上一句“感谢您、因着您,我有了这确切的身份!”如今只寄望这样的缘份,我依然尚未错过!
26/03/2017
卓伟德